主管单位: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
编:郑根江
ISSN 1007-8924 CN 10-1905/TB
邮发代号:54-40定价:每期30元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9号
蓝星大厦
邮政编码:100029
电
话:010-64426130
Email
:mkxyjs@163.com
网
址:http://www.mkxyjs.com
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膜科学与技术在‘双碳’战略中的应用研讨会”在大连成功召开
5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膜工业协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应用研究所及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并主办,《膜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辽宁滨海实验室共同承办的“膜科学与技术在‘双碳’战略中的应用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应用研究所成功召开!
来自全国120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近400名膜科技工作者,包括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众多膜界专家到场出席本届大会。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浙江工业大学高从堦院士,大连理工大学蹇锡高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邢卫红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教授,中国膜工业协会理事长郑根江先生,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继文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李先锋研究员,《膜科学与技术》高级顾问尤金德先生等。大会就膜科学与技术在零碳能源、低碳再造流程、膜反应催化转化、碳捕集、清洁能源,特别是氢能、储能等领域方面的创新研究与应用成果等方面所涉及的问题和科研进展进行了全方位的交流与研讨。
5月13日上午,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会议中心举行了开幕式。王继文秘书长主持了开幕式,王秘书长介绍了本次大会召开的背景,并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高从堦院士、郑根江理事长、李先锋副所长先后致辞。
高从堦院士在致辞中指出,“双碳”目标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与担当,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实践内容;阐述了中国膜产业发展所取得的另人瞩目的成绩,殷切地希望广大膜科技工作者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指引,不负韶华、不辱使命,努力使中国膜科技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郑根江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我国膜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广大膜科技工作者找准发力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颠覆性技术,支撑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
李先锋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双碳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膜技术创新在此背景下也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技术对接的桥梁和纽带,共同探讨我国膜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技术路径,为我国实现高水平膜技术的自主化、国产化贡献积极力量。
蹇锡高院士、邓麦村研究员、邢卫红教授、褚良银教授、李先锋研究员和贺高红教授先后作了题为“新型杂萘联苯聚芳醚材料及其加工应用研发进展”、“大数据范式下的膜技术研发”、”基于膜材料的流程再造技术“、“温度响应智能型高效节能催化膜”、”液流电池膜材料研究进展“与”膜分离助力双碳“的大会报告。为膜科学与技术在”双碳“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起到了引领作用。
本次研讨会议还围绕低碳流程再造、低碳能源等领域设立2个分会场,9个邀请报告,30个分会场报告。就膜科学与技术在”双碳“战略中的应用,从科研到产业、从膜材料到膜过程全方位的进行了技术交流,内容丰富,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
离子传导膜成为会议交流热点:中科院大化所在液流电池方面;化学所专注PBI膜材料;清华大学偏重于电解水制氢;上海交大、东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大连理工、渤海大学等也从不同材料作出深入研究。而气体分离膜则是另外一个热点:主要有天津大学、大连理工的分子筛膜、碳捕捉膜;合肥学院的碳化硅膜;郑州大学的双离子膜;常州大学有机硅膜;华南理工大学的合成氨膜反应器等。在节能减排方面,天津工大的金属膜、北京工大的石墨烯膜、东南大学的纳米纤维膜、中国科技大学正电子无损膜表征技术;华南理工的二维MXene膜、苏州大学的碱性膜、浙江工业大学的海水产碱固碳膜等。作为参会的膜企业单位,沃顿科技公司的膜材料的绿色制造技术、天邦膜的天然气提氦技术、中国石油集团在气膜应用、江苏久膜公司的VOCs膜法碳减排技术、天维膜公司的电膜工程及废水资源化、中粼公司的稀土改进粉煤灰制备陶瓷膜技术、天津洁海瑞泉膜公司的膜法脱氨、厦门嘉戎公司的耐酸碱膜等,为大会呈献了令人欣喜振奋的报告内容,展示了我国膜产业的新成就。
共有13个墙报参与展示,会议茶歇期间,与会代表纷纷在墙报展示区驻足,并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场上场下交流热烈。
14日下午,研讨会结束后,大连化物所组织与会人员参观了全世界最大的百兆瓦级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让大家对膜技术在储能方面的应用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并对中国的膜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最后,研讨会在意犹未尽中圆满结束,与会代表带着会议交流的成果与创新思路,开启膜科学与技术在“双碳”战略中的应用之旅。
《膜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9号蓝星大厦 邮政编码:100029 电话:010-64426130/64433466 传真:010-80485372邮箱:mkxyjs@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0819号